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植物鑑定

羊蹄甲
學名:Bauhinia variegata Linn.

形態特徵:

  1. 較小型的樹。
  2. 葉具葉柄,心形。雙葉在先端,長8厘米。
  3. 花頂生總狀花序;花萼佛焰苞狀,匙形;花瓣5裂,長橢圓形,如長爪,白色。
  4. 豆莢扁,長,無毛。
分布:
          原生於印度和中國
          台灣多為人為種植


血桐
學名:Macaranga tanarius




















形態特徵:
  1. 葉盾狀,寬卵形或三角狀鈍,全緣或不明顯波狀。
  2. 雄圓錐花序13-30厘米長;雌在群集中較少。
  3. 夾膜2至3裂;強韌;多刺的。
分布:
         世界:南亞至澳大利亞。
         台灣:分布於全島,常見於叢林和低海拔次生林,常作為庭蔭樹。



厚殼樹
學名:Ehretia acuminata



















形態特徵:


  1. 常綠喬木,樹高可達 20 公尺;老莖灰黑色,有不規則深裂痕,枝條被粗毛。
  2. 葉互生,橢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先端尖,具不整齊細鋸齒,長 5~15 公分,寬 2~7 公分,基部圓形至不等邊淺心形,上表近無毛或稍粗糙,下表面葉脈上有毛。
  3. 圓錐狀聚繖花序頂生,近無毛;花冠鐘形,白色,裂片長圓形,雄蕊 5,生於花冠管中部,花柱頂端分枝花瓣長 0.35~0.55 公分。核果球形,徑約 0.5 公分,黃色,熟後呈橘紅色

分佈:

           世界:日本,中國南部,吉隆坡,馬來西亞,中南半島,印度和澳大利亞。
           台灣:海拔1100m以下的森林

構樹
學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 .



















形態特徵:


  1. 葉稍厚,心形,卵形,鈍,圓形或心形在基部,粗鋸齒,葉片3-5裂。
  2. 雄蕊柳絮圓柱形,長4-8厘米,花數較多,莖長2-4厘米,下垂;花為4裂,有毛;雌花球形頭,有毛;子房具肉質花梗,花柱長絲狀。
  3. 果實為聚合果球形,長約2厘米寬,成熟時為紅色。
分布:

          世界:中國,日本,印度,泰國,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和太平洋群島。
          台灣:在從海平面到中等高度的森林。



參考網站

莊 溪-認識植物
台灣植物分類協會

參考文獻

羊蹄甲:
Huang, S. F. &  Huang.T.C.1987. A taxonomic treatment of the Papilionoideae of Taiwan. Taiwania. p.11 - 118.
Huang, S. F. &  Huang.T.C.Leguminosae. Flora of Taiwan, second edition (台灣植物誌第二版). 3: 175.

血桐:
Huang, S. F. &  Huang.T.C. Flora of Taiwan, second edition (台灣植物誌第二版). 3: 484 - 486.

厚殼樹:
HSIAO, Ju-Ying and LIU, Ho-Yih. 1998. 126. Boraginaceae. Flora of Taiwan, second edition (台灣植物誌第二版). 4: 393.

構樹:
Liao,J.C.1996. Flora of Taiwan, second edition (台灣植物誌第二版). 2: 142.
游以德、陳玉峰、吳盈。1990。台灣原生植物(上)&(下)

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

誰在利用林下小苗 (2015/11/1)

  樹苗的建立對於森林的再生極為重要,樹苗存活決定是否能有新的樹木能夠替換死亡的樹木,但樹苗的生命尤其脆弱,它的生長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有非生物的(例如:氣候)和生物的(例如:掠食、競爭),由於人為的影響和氣候的變遷造成強大風災和棲地的改變,樹苗的保育對於森林的復育是重要的。
  而這次的主題:誰在利用林下小苗?最主要的目標是找出何種生物在利用這樣極短暫的資源以及它們間的關係?這種生物是否只能利用幼苗或是它剛好利用到幼苗?如果他真的在利用這些樹苗,會不會影響到它的存活?假使這樣的生物數量過度龐大,是否會造成樹苗的存活率大減進而影響到森林永續發展及結構的變化?
  次要的目標是探究很多文章提到的大型草食性動物(例如:鹿)食用樹苗的情形會不會對森林造成改變?如果真的有對樹苗利用有所專一的生物存在,會不會產生強大的競爭,對這樣的生物產生影響,進而對食物鏈產生影響? 這些問題都需要進行野外調查及實驗才能進行確認。
  實驗與調查部分:有許多關於樹苗的文章,他們的調查方式,基本上都是找一個相較符合他們研究目的的地域,通常都有一定的範圍,而且植披的變化不能太大,他們在區域內會設置穿越線並在線上設立若干的觀察點,我們的實驗目前先以柴山及校園的樹苗進行設點觀察,利用柴山內的幾條登山步道當作穿越線,在沿途設點觀察,觀察啃食的現象和樹種,並記錄樹苗的密度。
參考文獻

 卲仁芝。2008。墾丁熱帶森林優勢樹種小苗空間分布與微棲地偏好。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Gallegos,S.C., Hensen,I.,Saavedra,F.V. and Schleuning,M.Bracken fern facilitates tree seedling recruitment in tropical fire-degraded habitats.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02/2015; 337:135-143.(2015) 
Tingstad,L.,Olsen S.L.,Klenderud,K.&Ohlson,M.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biotic interactions as determinants of tree seedling recruitment across the tree line ecotone.Oecologia 06/2015; 179(2)(2015)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螞蟻分類

一、傳統式檢索表


1. 僅有腹柄節............................................................................................2

petiole only................................................................................................3


1. 有腹柄結和後腹節.................................................................................3


petiole and postpetiole haved.....................................................................3


2. 觸角9至11節..........................................................................................捷山蟻屬


antenna 9-to-11-segmented……………………………………………..................Anplolepis


2. 觸角12節................................................................................................蕀山蟻屬


antenna 12-segmented.................................................................................Polyrhachis


3. 觸角錘節2節...........................................................................................擬大頭家蟻屬


antenna club 2-segmented...........................................................................Pheidologeton


3. 觸角錘節3或4節.....................................................................................4


antenna club 3-or-4-segmented...................................................................4


4. 觸角11節.................................................................................................皺家蟻屬


antenna 11-segmented.................................................................................Tetramorium


4. 觸角12節.................................................................................................鼓家蟻屬


antenna 12-segmented.................................................................................Rhoptromyrmex



二、圖像式檢索表





























三、議題討論

為什麼有些特徵(例如體毛多寡)在某些物種具有高度的個體變異(individual variation),但是在某些物種內卻很穩定呢?

有些特徵在某些物種內卻很穩定,無明顯個體變異。我們認為可能為在天擇(natural selection)作用下,物種為適應環境,而使種內某特徵穩定下來。或是因為繁殖力較低,物種數少、物種基因庫少而減少因基因交流產生的變異。(Houle. D. 1991. )

再來談到為什麼同種間卻也有高度個體變異呢?我們認為這種現象和性狀的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有關。一些生物體會改變他們的外形、身理、成長以適應環境的變化,這被稱為性狀的可塑性,例如水蚤會改變他們的頭部形狀來因應捕食者(Srour. M. 2013. )。螞蟻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不同階層有不同的分工,例如蟻后因需要繁殖,所以體型較大,特別是腹部、生殖器官發達。負責保衛蟻群安全的兵蟻則是頭大且上顎發達。螞蟻為了有效率的生存而改變性狀。

參考資料:
Srour. M (2013) Phenotypic Plasticity. Teaching Biology.  [accessed 15 October 2015]

Houle. D (1991) Comparing Evolvability and Variability of Quantitative Traits

顧世紅。[年]。螞蟻世界與化學語言。 [檢視日期: 2015/10/15]












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

氣候暖化與蚊子的成長率

新聞摘要:北極蚊子從春季苔原上融雪形成的淺水池中孳生,研究人員研究格陵蘭康克魯斯瓦格(Kangerlussuaq)附近水塘中的蚊子族群。結論是,如果北極圈溫度升高攝氏2度,蚊子長為成蟲的機率會提高53%。

這篇報導對於生在台灣的我們來說,似乎沒有甚麼幫助,單單就只是一份增廣見聞的自然環境報導。

而這篇新聞的來源確實來自原始文獻,至於文獻的內容,由於這篇文獻是近期(2015/09/16)發表的,所以權限並沒有開放可閱讀全文,但扔然可以透過摘要、作者所屬大學所發表的文章來與新聞比較是否有差異。
經過比較後,這篇新聞並沒有與原始文獻有差異,新聞中所提到的成蟲率以及蚊子提早兩周出現的敘述都可以在文章中找到,唯獨新聞末段作者所指出的"若蚊子過早成蟲,則等不到動物供應血液而影響繁殖"部分可能要在論文中才能找到,但並不影響論文的主軸。

這篇報導基本上就只是從路透社的新聞翻譯而來,而且更為精簡,精簡到只報導重點而上下文卻銜接不瞭、整篇文章缺乏邏輯。雖然與原始文獻並沒有差異,但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沒新聞報導只好找些國外的新聞翻譯來充數。






Culler, L.E., M.P. Ayres, and R.A. Virginia. 2015. In a warmer Arctic, mosquitoes avoid increased mortality from predators by growing faster.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82 












2015年9月20日 星期日

2015/9/20

2015年9月16日新聞:「北極氣溫升高 蚊子成蟲率升高

內文摘要:

北極溫度升高攝氏兩度,蚊子成蟲的機率會提高53%。因溫度升高將會縮短蚊子幼蟲成蟲的時間,其可大幅減少受天敵迫害的機率,因此成蟲率會大增。由於蚊蟲在短時間內變多,使當地的馴鹿遷移至風大的山脊以躲避蚊子,這對馴鹿的生活品質有一定的影響。文末則提到:蚊子提早成為成蟲,將會等不到可供其吸血的生物出現,這將會影響到蚊子的繁殖。



新聞中提到這份研究刊登在皇家學會報告生物科學版,後來我們在該網站上找到一篇名為
In a warmer Arctic, mosquitoes avoid increased mortality from predators by growing faster的文章,發的時間同樣是2015年9月16號,「標題大意是:當北極的溫度提高,蚊子成長的速度增加,因此,被天敵捕食的機率降低。」也就是說北極溫度提高會讓蚊子成長的速度增加,但新聞標題直接說「北極氣溫升高 蚊子成蟲率大增」,可能會讓人以為北極氣溫升高直接造成蚊子成蟲率大增,但事實上只是間接影響。

從這裡不難看出,現代媒體追求點閱率以及刻意營造讀者好奇心的現象。蚊子與人類息息相關,尤其近來因登革熱使得人心惶惶。當大家厭煩的蚊子出現在報紙標題上、又被報導說成熟的速度會變快,好奇與驚慌這些媒體喜愛的情緒都具備了。文章內文並未著重在蚊子與當地生態系間的關係以及全球暖化的議題。


點圖可連結




皇家學會報告生物科學版